一、背景 世界中医学教育正在快速蓬勃发展,但各国中医学教育发展不平衡,各教育机构所开设的专业课程差异较大,且核心内容不尽统一,故有必要确定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 二、依据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于2009年5月发布了《世界中医学本科(CMD前)教育标准》,它是世界中医学教育的一部基本准则。其中规定了中医学本科(CMD前)教育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基本要求。 课程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为使世界各国(地区)中医教育机构通过教育实践,实现中医学专业培养目标,依据《世界中医学本科(CMD前)教育标准》,结合中医学教育特点和职业需要,参考世界各国(地区)中医学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 三、制定过程 1、组织讨论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教育指导委员会于2011年初,召开了中医学专业相关课程研讨会,组织中医学专业教师对现有的中医课程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间关系及临床适用性等开展讨论,明确了中医学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和主要内容。 2、开展调研 教育指导委员会筛选19门中医学专业及相关课程,设计了“中医学专业教育核心课程设置调研表”,进行问卷调查,征询各国中医学教育专家的意见,综合多数专家的建议,起草了《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草案)》。 3、审议通过 2011年10月,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教育指导委员会第二届第一次理事会审议通过了《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 四、设计思路 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应以支撑中医学体系的核心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内容,体现“强基础,重实用,知本源,促发展”的设计思路。 1、强基础 《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中医诊断学》、《方剂学》课程内容是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又是学习中医临床课程的基础;《中医内科学》课程能系统反映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是学习中医临床各科的基础。 2、重实用 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中突出了临床实用性,选择中医临床的特色学科、优势病种,以及被广泛应用的中药、针灸、推拿等处理方法为主要内容的课程。 3、知本源 《经典选(导)读》课程精选《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热论》、《温病条辨》等中医古典医籍的内容,主要反映中医学学术思想、理论体系的学术特点及思维方法,旨在提升中医学理论素养。 4、促发展 通过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医学的核心理论、核心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学习其它课程的能力,为学生的专业发展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五、设计原则 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的设计把握了“必须、够用、适用、能用”原则。 “必须”是指课程知识内容必须是学科理论体系的主体,是中医临床医生必须掌握的中医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够用”是指课程知识内容能够基本满足中医预防、医疗、康复及学科传承的需要。 “适用”是指课程知识内容基本适合各国中医临床的实际需要,能够被各国中医临床广泛使用,遵循世界中医医疗市场适用性。 “能用”是指课程知识内容符合各国法律规定,不违背各国民族文化和习俗而能够被接受和使用。 六、主要内容 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包括10门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和《方剂学》4门基础理论知识课程,强调中医学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和《推拿学》5门临床课程,注重中医临床常见疾病防治的知识与能力培养;《经典医籍选(导)读》课程着力提高中医学,各中医学教育机构可根据本国、本地区实际,自行安排适宜的中医经典医籍课程。 根据课程内容,提出各门课程的参考学时(含自学、讨论、实践教学等学时)。 各中医学教育机构的中医学专业教育课程计划,应在世界中医学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可根据需要安排其它中医相关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