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使世界各国(地区)中医教育机构通过教育实践,实现中医学专业培养目标,依据《世界中医学本科(CMD前)教育标准》确定《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以指导世界中医学专业教学实践,保证专业教育质量,使毕业生基本具备中医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分为三个课程平台:基础理论知识课程,主要培养学习中医临床课程必备的基本知识和能力;临床知识技能课程,主要培训临床常见疾病防治的知识与能力,以及中药、针灸、推拿等使用方法与技能;经典选(导)读课程,以提高中医学理论素养,指导临床实践。
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是世界各国(地区)中医教育机构开办中医学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必须设置的课程,各中医学教育机构可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对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内容进行合理分化整合。开办中医学专业的教育机构可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和专业发展方向,在开设本核心课程的基础上,设置其它相关课程。
具体课程内容与参考学时见附件1、附件2。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教育指导委员会
2011.12
附件1 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简介
1 中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平台课程
1.1 中医基础理论
课程性质:是阐述中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思维方法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属于中医学专业入门课程。
先修课程:无
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为继续学习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经典著作和中医临床各科打好基础。
主要内容: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的认识(藏象、精气血津液神、经络、体质),中医学对疾病及其防治的认识(病因、发病、病机、防治原则)。
参考学时:150学时。
1.2 中医诊断学
课程性质:是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疾病、辨别证候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先修课程:中医基础理论
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中医诊断的原理、原则;掌握望、闻、问、切四诊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等基本内容及应用方法,初步具备诊断临床常见证候的能力,为学习中药学、方剂学及中医临床各科打好基础。
主要内容: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方法,八纲辨证、病因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等辨证方法,以及诊法与辨证的综合运用等内容。
参考学时:130学时。
1.3 中药学
课程性质: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先修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
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中药学基本理论和常用中药的性能、临床应用等,初步具备根据病证选用及配伍中药的能力,为学习方剂学及中医临床各科打好基础。
主要内容:中药学基本理论知识;各类药物的含义、性能特点、功效、主治;常用中药的性能特点、功效、应用、典型配伍及特殊的炮制意义。
参考学时:150学时。
1.4 方剂学
课程性质:是研究和阐明治法与方剂的理论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先修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
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方剂的组方原理、配伍基本规律及技巧,掌握重要方剂的组成及运用,初步具备临床遣药组方的能力,为学习中医临床课程奠定基础。
主要内容:方剂的基本结构、配伍等基本理论知识,基础方、代表方、常用方剂的组成、用法、功用、主治、配伍意义以及加减运用等。
参考学时:120学时。
2 中医学临床知识技能平台课程
2.1 中医内科学
课程性质:是研究内科病证的病因病机及其辨证论治规律,系统反映中医临床思维规律的一门专业临床课程,是临床各科的基础。
先修课程:中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平台课程
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中医内科常见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处方用药等,初步具备诊治内科常见病证的能力。
主要内容:内科疾病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常见病证的基本知识及辨证论治等内容。
参考学时:210学时。
2.2 中医妇科学
课程性质:是研究妇女生理、病因病机和诊治规律,防治妇女特有疾病的一门专业临床课程。
先修课程:中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平台课程、中医内科学
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中医妇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妇科常见、特有疾病的诊治方法,初步具备诊治妇科常见病证的能力。
主要内容:中医学认识妇女解剖、生理的基本理论,妇科常见经、带、胎、产、杂等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以及辨证论治等内容。
参考学时:90学时。
2.3 中医儿科学
课程性质:是研究儿童生理、病理特点,常见疾病的病因病机和诊治规律的一门专业临床课程。
先修课程:中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平台课程、中医内科学
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小儿的生理病理及保健预防等方面的特点和方法,掌握中医儿科常见疾病的辨证论治,初步具备诊治儿科常见病证的能力。
主要内容:中医学认识儿童的生理特性、儿科常见疾病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等内容。
参考学时:90学时。
2.4 针灸学
课程性质:是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运用针灸防治疾病的一门专业临床课程。
先修课程:中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平台课程、中医内科学
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经络、腧穴、刺灸法等基本知识,掌握运用针灸防治常见疾病的基本知识和基木技能,初步具备运用针灸治疗常见病证的能力。
主要内容:针灸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针灸防治临床常见疾病的理论知识与方法。
参考学时:200学时。
2.5 推拿学
课程性质:是研究推拿手法防治临床常见疾病的一门专业临床课程。
先修课程:中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平台课程、中医内科学
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推拿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推拿手法操作,初步具备运用推拿手法防治临床常见疾病的能力。
主要内容:推拿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手法操作特点、常见疾病的防治等理论知识与技能。
参考学时:90学时。
3 中医经典选读平台课程
3.1中医经典选(导)读
课程性质:是精选《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热论》、《温病条辨》等的主要原文,研究中医典籍中的理论学术思想的一门中医经典学习课程。
先修课程:中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平台课程
教学目标:掌握《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热论》、《温病条辨》等中医典籍的学术思想、学术特点及思维方法,指导中医临床实践。
主要内容:《内经》的学术思想、《伤寒论》六经辨证论治体系、《金匮要略》杂病防治原则及《温热论》、《温病条辨》的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体系等内容。
参考学时:300学时。
以上课程均以课堂教学为主,可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如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开展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实践教学等。
附件2: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参考学时
分类 |
课程 |
参考学时 |
中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平台课程 |
中医基础理论 |
150学时 |
中医诊断学 |
130学时 |
中药学 |
150学时 |
方剂学 |
120学时 |
中医学临床知识技能平台课程 |
中医内科学 |
210学时 |
中医妇科学 |
90学时 |
中医儿科学 |
90学时 |
针灸学 |
200学时 |
推拿学 |
90学时 |
中医经典选读平台课程 |
经典医籍选读 |
300学时 |
合计 |
1,530学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