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医药在英国的现状
在英国的中医发展,也是以针灸疗法开头的。追溯起来,约在20世纪的60-70年代,有一些英国人赴中国台湾等地进行短期的参观和学习,由此初步掌握了针灸的一些基本技术。他们回英后在伦敦等地创办起了个人的针灸诊所,针灸及中医药开始扎根发展。
据统计,1995年至2005年为英国中医药市场的快速发展期。据1999年英国官方数字,英国有3000多名中医执业医生。英国的中医诊所近3年的数量基本是处于饱和状态。英国将中医及针灸有意无意地划归为补充替代医学,且不属于医疗范畴,属市场行为。英国的替代医学包括各类草药,各类医疗按摩,理疗,心理和意念治疗,健身运动等。英国现有四所大学有在健康系下设中医本科课程,并有十几所1-3年学制不等的针灸学校(西针灸),伦敦中医学院(Chinese Medical Institute & Register, CMIR)以英国医学局(GMC)注册的在职西医为培训对象,自1995年10月开课至今已有五届学员毕业,400多医院及家庭医生接受了培训,被欧洲最大的华人报纸星岛日报予为“华洋结合,创英国医学里程碑”!现在很多毕业学员已在自己的医院开设中医课程,并且使用中医中药治疗疾病。他们在报上发表文章说:“完成此课程使我能够采取中西合璧的医术为病人诊病”;“西方的医师转向中医药,向东方寻求治疗疾病的方法”等,并赞扬“伦敦中医学院(CMIR)和亚美迪医疗中心(AcuMedic Centre)在新世纪,使东西方联合,开创了新医疗方向,给英国的(GP)医师带来希望。” 这些学员还不断呼吁政府对中草药进行研究及合法化。他们的主体是英国本地权威性和信赖性很高的家庭医生(GP),他们的社会地位高,基础深厚,学风严谨,在社会上及医学界影响非常大,对于推进西医接受中医,促进中西医结合,加快中医药在英国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英国的中医药市场在补充替代医学(CAM)总体市场中占有一定份额,英国的中医药市场的规范化将建立于英国合理立法基础之上,其进程已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
二、英国推动中医教育的经验
由亚美迪医药基金会(AcuMedic Foundation)赞助,与北京中医药大学于1993年联合创办的“伦敦中医学院(Chinese Medical Institute & Register, CMIR)”是欧洲第一所中医高等学府,在办学伊始,我们针对中医如何实施国际化教育等问题实施了很深入的调查、研究和讨论。直至发展到今天,其成功的教学已引起英国业界多方重视,经验可归纳如下:
1.教育对象问题
“伦敦中医学院”最初的办学宗旨便是“强调使中医走进外国正规医学教程,即纳入西方的医学院教育体系里”。因此一开始便以有医资的西医生为主要施教对象,通过对他们进行专科培训,并利用其在西方主流医学体系的地位与影响力来带动当地有权威的舆论,使中医更快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此外,他们战斗在疾病的最前线,是与病人直接展开对话的群体,也是迅速而广泛应用中医于西方临床中的生力军。两年的中医硕士课程培训之后,他们安全、有效地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于每日的诊疗过程,将是引进中医于西方主流医学体系的最积极有效的途径。
在本科教育方面,重点是当地有医学教育权力的大学,即医学院校(Medical School)。这一构想如今也已变成现实——伦敦中医学院的中医课程已纳入英国最著名的GKT医学院(Guy's King's St.Thomas' Medical School)的选修课,并已于2005年初培训出第一届学生。如今报名选修此课程的学生已远远超出我们的接收力。由于在英国,中医教育只能进入卫生保健系,学生无资格行医,故此,此种方式并不能有效将中医引进西方正规医学,但接受过中医课程培训的这些未来的医学从业者,必将会从这种学习受益终生,虽不能起到立竿见影之效,但水到自然会渠成。
2.中医药理论体系问题
即在不失中医精粹的前提下,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来把中医理论体系传授给那些具有完全不同教育观和医学背景的西医。其实这不单纯是方法的问题,而是学术交流相互演变的问题。从我们的经验来看,传授理论的最好方式永远是与实践相结合。利用现有的病人资源,比照东西医学对同等疾病的不同理论观和诊治方法,来说明中医理论可供西医借鉴或互融的部分。开展多方中西医学交流研讨会,请有多年中西医临床实践经验的中医和西医生们提供科学的临床数据也是阐述理论的一种良好方式。向在西方文化熏陶之下成长起来的西医生们讲述中医理论确实是见困难的事,但正如科学家一样,医生也讲究事实、临床疗效和科学证据,围绕以上三点灌输中医问题应该是中医纳入西方主流医学的一种有效手段。
3.师资和语言问题
严格的来讲,学中医是应该学汉语。但如果这种可能性不存在,是不是中医就无法学了呢?事实是:当然可以——教学用英语。这便要涉及到语言问题。据我所知,北京中医学院,广西医科大学等我们的合作伙伴都有英文授中医课,伦敦中医学院自然不能例外。以我们的经验为例,我们选用的授课教师都是旅居英国多年,但又是在中国接受的正规中医学院教育,并不断在一线从事临床。他们因语言无障碍,对中西医学了如指掌,因此教学得心应手,效果奇好。英语语言能力强,还有一大优势便是可以将著述在国际间交流,这样可以将我们的中医成就、发展、成功案例及研究成果与医学界同享,无形中增加了很多国际间了解、沟通和合作的机会。
总之,英国的中医教育经验可归纳为以下:
1. 把东方的医学智慧用西方的“语言”来阐述是一种艺术。要善于总结经验,编辑出一套相对实用的教材和教学方法。
2. 把中医的辨证论治与西医的诊断观念相比对,并以临床疗效来证实。
3. 在学习过程中就中医理论体系与西医理论体系进行比较辩论,以百家争鸣的方法和态度来探讨不同的观点。如中医整体观脏腑气血相互依存性与西医以解剖证实循证医学相比较。
4. 对中西医的临床互补的可能性进行探讨,启发性地强调综合性医学模式的未来发展,并明确表明西医对中医的学习有助于现代全球医学的成立与发展。